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少年之殇——小冲动引发大代价!
  发布时间:2025-01-07 10:47:27 打印 字号: | |


常言道,“冲动的惩罚,往往是沉重的代价”。对于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朝气蓬勃却也易冲动行事,进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近日,应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在校学生因小事引发的人身伤害案件,值得深思。

案情简介

2023年7月1日,应县某校学生小A与同班同学小B,(均为化名),因擦黑板产生了争执。

小A不满道:“你擦黑板的粉尘落到我杯子里了,这水让我怎么喝?!”

小B反驳称:“我先擦的黑板,你后来打的水,你不能过会儿再接水?!”

两人随即发生争执,冲动上头的小A将刚接的热水泼向小B,还挥拳击中其眼角,致使小B眼镜破碎,鲜血顺着他的眼角流淌出来……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B的眼伤逐渐康复,但视力却再也无法恢复如初。因双方协商无果,小B的父母一怒之下将小A和其父亲告上法庭。经司法鉴定,小B的伤情构成了十级伤残,小B据此要求小A赔偿其伤残赔偿金、精神抚慰金、医疗费等,共计10万余元。

调解过程

康靖法官查看案卷后,深知此案虽案情简单,但小B的身体却受到了较大的伤害,若简单依法判决,可能难以抚平受伤一方的身心创伤,另一方也会背负大额赔款难以履行,导致案结事未了。审判团队遂尝试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调解。调解过程中,双方分歧较大,对各方过错各执一词,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法官决定先开庭审理,再选择调解的突破口。

庭审时,在充分听取了双方家长的诉辩意见后,法官归纳了双方争议的焦点,通过举证质证,进一步理清了双方责任所在。法官发现,两个孩子的家长并非蛮不讲理,只是因涉及孩子之间的争执,各方过错不清,总得有个说法。结合本案实际情况,法官以事发时双方均为未成年人的角度为切入口,结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摆事实、讲法理、说人情的方式,分别对双方家长开展释法析理和情绪疏导工作,从诉讼成本,赔偿标准、责任划分和适用法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做通家长工作后,法官也对小A和小B进行了普法教育,告知孩子们冲动打架的严重后果,既可能身心遭受伤害,也有可能因赔偿给家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老师和同学也会对其产生负面评价,实在得不偿失。

在法官一番耐心细致的调解后,双方当事人敞开心扉,悉心倾听对方意见,最终握手言和达成了调解协议,小A的家长也如约支付了赔款。


法官提醒

未成年不是“免责金牌”,校园更不是“法外之地”。在校期间,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冷静处事,发生矛盾切莫冲动莽撞;家长和学校更要担起监护、监管职责,重视培养未成年人明辨是非的意识,引导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责任编辑: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