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应县人民法院第一法庭的审判现场出现了手语翻译和纸上对话的特殊场面。
01案情回顾
王某为聋哑人,1991年与牛某登记结婚。然而婚后双方感情不和睦,时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彼此之间的矛盾与摩擦与日俱增,遂牛某向我院提起离婚诉讼,请求准许他和王某离婚。
02法庭审理
这是一起被告为聋哑人的特殊案件,办案法官在开庭时考虑到聋哑人沟通有障碍,如何充分了解其真实意思,表达成了一道难题。为保障当事人表达自己意思和“说话”的权利,在与双方慢节奏沟通后了解到,王某的侄女可以通过手语与其交流,故承办法官经与原被告协商后,取得了被告王某侄女的联系方式并通知其作为王某的“代言人”参与该案审理,最终形成了手语翻译为主、纸上对话为辅的庭审思路。
开庭过程中,王某侄女全程通过手语为其翻译庭审过程,并将其的真实意思反馈给法庭,法官也以书面询问的方式确保王某意见表达准确。
王某因看病产生了巨额债务,如何分配该笔债务也是一大难题。经承办法官与牛某沟通,虽双方不能一起生活,但仍要顾念曾经情义,加之王某是残疾人,生活更加不易。最终原告牛某表示自愿承担所有债务,双方和平分手。被告王某为办案法官竖起了大拇指,为这场既充满司法情怀,又彰显公平正义“无声”庭审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0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们”
近年来,应县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保障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特殊人群提供立案、调解、开庭等全过程诉讼服务,通过对残疾人减免诉讼费、在诉讼服务大厅开通绿色窗口、设置“无障碍”通道、加强残疾人司法救助、严厉惩处侵害残疾人犯罪等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用司法关爱为残疾人撑起法治“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