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生效后,很多被判承担责任的被告会想方设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导致案件在强制执行阶段难以有所进展。有些欠款人会钻执行查控系统的部分漏洞,或是在执行期间将名下已被查封的房产出租他人,或是财产申报时刻意隐瞒其名下外地车辆,或是在获得房屋动迁款后携款潜逃。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相关线索提供后,法院会上门取证,一旦查实相关财产,那就可以移送侦查。有些判决内容,是向交付房产、车辆、抚养权等行为。虽说有失信名单、罚款、拘留等间接执行手段和腾退、扣押等直接执行手段。但还是有人会通过出租房产、转移隐匿、暴力抗拒等手段抗拒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可以要求法院移送侦查。执行期间产生高额消费。没钱也好理解,最怕有钱不还。当我们发现欠款人购置新车、旅行度假、豪华装修等情况后,我们可以将消费线索交给法院,法院上门取证查实后,同样可以移送公安侦查。
什么是拒执罪?
拒执罪的全称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逃避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 官 提 示
依法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当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情形,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院依法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有效惩治了拒执犯罪,维护了司法权威,对意图转移财产、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起到了震慑作用。
“抗拒执行不可取、莫把法律当儿戏”“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面对债务时,具有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应端正思想态度、积极履行,切莫抱有侥幸心理。依法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给付义务,是每个公民和法人的法定义务,欺人终将害己,诚信才能长久。
法 条 链 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