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体生活
人民法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述
播撒公正、法治的阳光——人民法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述
  发布时间:2015-05-04 10:06:08 打印 字号: | |
  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肩负着重大职责。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去年9月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相关措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各级法院要按照“贯穿、结合、融入”的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裁判规范、引领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各级法院正按照这一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通过公正司法、司法公开,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断迈进。

  以公正司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在这个四月,蒋洁敏案、李春城案、全国首例“专车”案、黑龙江延寿县看守所脱逃案等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陆续开庭审理。

  “我感到庭审公开、透明,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和司法权威。”全程旁听了蒋洁敏案庭审的湖北省仙桃市信访办干部张云说。

  人民法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审判执行工作是第一要务。必须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才能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人们看到,人民法院的努力方向更加清晰明确: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妥善审理执行各类案件,依法惩治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紧紧围绕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强化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紧紧围绕依法保障人权,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制度,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

  当前,各级法院更加注重以核心价值观为统摄,推动做好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立法原则和法律条文中,通过法律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坚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打击犯罪、化解矛盾,褒奖善行义举、谴责歪风邪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人们认识到国家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法律保护什么、制裁什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说。

  促进诚信建设,也成为各级法院的工作重点之一。例如,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在最高人民法院网站、微博、微信开设曝光台,与媒体网站联合推出“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联合签署“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备忘录,联合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等信用惩戒措施,截至目前,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10万例,采取信用惩戒措施150万次。

  全面提升透明度,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自去年8月试运行以来,截至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公开平台新收的2109件案件流程信息已全部向当事人及代理人公开;目前,已有22个省区市基本建成省级统一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加强庭审直播网建设,各级法院通过视频直播庭审已达8万次……

  “推进审判流程公开,变以往当事人千方百计打听案件进展为法院主动向当事人告知。”江必新说,必须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努力把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

  围绕司法公开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裁判文书公开,要求各级法院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等情形外,其他案件的裁判文书都应在生效后7日内上传至中国裁判文书网。截至今年2月底,各级法院共上网公布裁判文书629.4万份,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公布7993份。

  同时,为了推进执行信息公开,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也已经开通,将执行案件的有关信息通过短信、网站、电子邮件等途径向当事人公开,推进阳光执行。此外,人民法院探索通过淘宝网等平台开展网络司法拍卖;开展“带着微博去执行”活动,真实记录、全面公开执行措施,让公众体验执行过程、增进理解,从而进一步形成良性互动。

  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不断拓展司法公开广度与深度

  年度工作报告,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海事审判、行政审判、消费者权益保护、司法公开等白皮书……如今,人民法院定期发布审判工作情况已形成机制,向国内外全面公开法院工作情况和司法文件。

  司法宣传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据介绍,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及时对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进行权威发布和解读,对重大案件有关情况进行公开回应。同时,送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在各地开展得有声有色,助推群众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

  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载体和方式,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是人民法院在新媒体时代下实现司法公开的一大特色。

  人民法院政务网站建设蹄疾步稳。按照“一个法院一个政务网站”的要求,各级法院全面加强政务网站建设,逐步将单向发布信息资讯的网站,改造成具备在线立案、查询、咨询等多功能的双向互动平台。

  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成为司法公开的有力助推器。目前,全国共有3250个法院开通微博,13个省份开通法院微博发布厅。特别是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上线运行,开设法制新闻、法治热点、庭审直播等栏目,成为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到司法审判工作各个方面,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保廉洁、树公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江必新说。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网
责任编辑:研究室